从2008年至2019年, 林奕华导演携「非常林奕华」连续11年登陆北京保利剧院,为北京观众带来《包法利夫人们》、《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》、《男人与女人之战争与和平》、《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》、《贾宝玉》、《红娘的异想世界之在西厢》、《三国》、《恨嫁家族》、《红楼梦》、《梁祝的继承者们》、《心之侦探》、《机场无真爱》、《聊斋》等十余部精彩的演出,大家都看过哪些吗? 在2020年,剧院君为大家介绍了共计五期的“林奕华戏剧讲座”。而在2021年,剧院君将为大家介绍“林奕华的日常风景”。在这本“随笔录”里,你看到的,就是林奕华日常生活里的各种风景:有关创作,有关电影,有关戏剧,有关生活,有关他想分享的一切…
林奕华 Edward Lam 剧场导演/编剧
1991年成立「非常林奕华舞蹈剧场」,1994年凭电影《红玫瑰白玫瑰》(关锦鹏导演)获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。1995年回港后致力推动舞台创作。2010年、2012年和2017年分别获上海现代戏剧谷「壹戏剧大赏」年度最佳导演奖。 出版著作有《等待香港》系列、《娱乐大家》系列和《恶之华丽》等。2019年著《有一种旋律叫梁祝》。
“ 灵魂年龄原来才是一个人的‘防腐剂’, 不是为了死而不朽, 而是活着的时候,不生锈。”
vol.2 灵魂的年龄
朋友Z写来的信,有以下一段:
“每个人都有身体年龄和心理年龄,但还有一个更隐秘的叫做‘灵魂年龄’。就跟其它年龄一样,灵魂年龄具不具备条件成长有时也需要资质,而资质的培养除了社会、教育和家庭这些外在,更需要启动这一切的内在构成条件:生命力或自发性,这种生命力是如基因般存在着的。”
“身体年龄”由现在决定,“心理年龄”是现在加上过去,“灵魂年龄”则结合现在过去和未来。所以,每个人的是怎样的未来,都是从有多少积累决定。
“灵魂”是生命的“银行”,存进去的是被提炼过的经历,存得越多,利息越丰厚,所以“灵魂年龄”和“身体年龄”与“心理年龄”不一样的是,它能使人从被动的变“老”,转为主动的成长,并在超越数字,时间之后,人便获得超越个体的能力,就是智慧。
智慧是能力,追求智慧则是意识。有这意识的生活,就会让人的“灵魂年龄”发挥影响,令群体的幸福不再遥不可及。那就是,像替自己设想那样的替别人设想,又,为别人尽责的为自己尽责。是智慧令人走出局限,是“灵魂年龄”令人看得更阔,想得更深。
其实身边周围有着太多帮助我们的灵魂“快高长大”的养分,如文学和电影。只是,它们都会受到“身体年龄”和“心理年龄”排斥。
“身体年龄”会以“坐不住”的理由说它们太长太厚太闷,“心理年龄”会出于“怕老”的焦虑投射出对它们的抗拒。所以,有着“灵魂年龄”的著作和作者会被贴上“老”的标签,如“老电影”,“老歌”和“老屎窟”。
有趣的是,如果被时间腐化叫做“老”,这些贴着“老”的标签的作品与作者,却是因为走在时代前端而到今日仍然无人超越而长存。例如,电影导演戈达尔① 的映像作品不会老,文学家如哈代② 的文字不会老,如果因为害怕了解他们而说它/他们“老”,那是因为它/他们真已失去存在的意义?还是因为它/他们的价值,只能受制于“身体年龄”的认知?受制于“心理年龄”的投影?
“灵魂年龄”原来才是一个人的“防腐剂”,不是为了死而不朽,而是活着的时候,不生锈。
— 注释 —
① 让-吕克·戈达尔
1930年出生于巴黎,法国导演、编剧、制作人,法国新浪潮电影奠基者之一。1960年执导个人第一部电影《精疲力尽》,并凭此片获第1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。代表作有《芳名卡门》《随心所欲》《狂人皮埃罗》《阿尔伐城》等。2011年获第83届奥斯卡终身成就奖。 图片
② 托马斯·哈代
英国诗人、小说家。1840年生于农村没落贵族家庭,早年做过建筑师,后致力于文学创作,是横跨两个世纪的重要作家。其作品早期和中期以小说为主,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。代表作有《德伯家的苔丝》《无名的裘德》《还乡》《韦塞克斯诗集》等。 |